qiándùn

潜遁


拼音qián dùn
注音ㄑ一ㄢˊ ㄉㄨㄣˋ

繁体潛遁

潜遁

词语解释

潜遁[ qián dùn ]

⒈  隐退。

⒉  暗逃。

引证解释

⒈  隐退。

《三国志·魏志·王烈传》:“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时而动。”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秦宓 ﹞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贞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见乌支丹穴,密有潜遁之意。”

⒉  暗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师旷 邢伯 闻鸟乌之声,知 齐 师潜遁。”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中外讹言益甚,或言‘某将輒奔赴’,或传‘某军私聚哭’,大抵皆反矣;朝士潜遁者前后数人,私窃以家去者甚众。”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一夜暴风雨,乃乘长老方祷,潜遁出寺。”

分字解释


※ "潜遁的意思|潜遁的解释 由篇章国学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