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máo

白旄


拼音bái máo
注音ㄅㄞˊ ㄇㄠˊ

白旄

词语解释

白旄[ bái máo ]

⒈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⒉  喻出师征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
《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鉞,兵符将印,请 绍 登坛。”

⒉  喻出师征伐。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白旄黄鉞定两 京,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 李世民 是也,本贯 河 东 太原 人氏,父乃 唐公 李渊。自因 隋 朝乱政,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鉞,平定两京。”

国语辞典

白旄[ bái máo ]

⒈  古代一种军旗。以牦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

《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分字解释


※ "白旄的意思|白旄的解释 由篇章国学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