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
词语解释
恻隐[ cè yǐn ]
⒈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英compassion; pity;
引证解释
⒈ 同情,怜悯。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惻隐,顾此两伤悲。”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惻隐也。”
朱自清 《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⒉ 悲痛。
引《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王逸 注:“心常惻隐含悲而念君也。”
国语辞典
恻隐[ cè yǐn ]
⒈ 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近怜悯
分字解释
※ "恻隐的意思|恻隐的解释 由篇章国学提供查询支持。
造句
1.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2.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3.“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有人没有的话,“恻隐之心”总该还有吧。
4.这一次之所以动了恻隐,是因他触景生情,想到当年故国与临昌战乱之时,那些流离颠沛举目无亲的流亡百姓……背井离乡、衣食成忧的百姓们,从来都是可怜的。
5.大幽现在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刻,难免有人会动恻隐之心;各边境加强戒备,城内一旦发现行迹可疑的人物就地处决!
6., 在一个智慧者的印象中,宇宙万物是普遍无知的。毒药反而不一定是毒的,受伤反而不一定是致命的。恻隐之心是一个很不可靠的基础。它是稍纵即逝的。它的诉诸同情的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7.这一次之所以动了恻隐,是因他触景生情,想到当年故国与临昌战乱之时,那些流离颠沛举目无亲的流亡百姓……背井离乡、衣食成忧的百姓们,从来都是可怜的。
8.当我们侧重于澄清我们的不雅察看,感应熏染,需乞降但愿,而不是诊断和武断,我们就会发明自己的恻隐心。
9.站在收割的田埂上,心中装满农民疾苦的诗人,面对“汗滴禾下土”的刈麦者,心生愧疚,“曾不事农桑”,愧受官府的“禄石”,油然而生恻隐之情。
10.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准备为他找个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