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母
保母 (保母 )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bǎo mǔ,读作: ,注音:ㄅㄠˇ ㄇㄨˇˊ
词语解释
保母[ bǎo mǔ ]
⒈ 亦作“保姆”。
⒉ 古代宫廷或贵族之家负责抚养子女的女妾。后泛称为人抚育、管领子女的妇女。
⒊ 现代称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
⒋ 指保育员。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保姆”。
⒉ 古代宫廷或贵族之家负责抚养子女的女妾。后泛称为人抚育、管领子女的妇女。
引《礼记·内则》:“异为孺子室於宫中,择於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
《文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李周翰 注:“傅、保,谓傅训保养者。”
晋 王献之 《保母砖志》:“郎耶 王献之 保母,姓 李,名 如意,广汉 人也。”
隋 贺德仁 《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宜简择保姆之才,鞠养於清浄之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妾一跬步,皆以保姆从之。”
⒊ 现代称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
引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端木蕻良 《蝴蝶梦》:“她想起从小就侍候她的保母。”
⒋ 指保育员。
引徐特立 《法国小学状况》:“因为小孩之父母,要进工厂去做工,所以工厂旁边有幼稚园,保姆稍教以文章。”
丁玲 《给孩子们·幼稚园》:“这两个都是幼稚园的保姆。”
国语辞典
保母[ bǎo mǔ ]
⒈ 古时宫廷中,抚育王室子弟的女师。也作「保姆」。
引《礼记·内则》:「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
⒉ 替人保育子女的妇人。也作「保姆」、「媬姆」、「褓母」、「褓姆」。
引《文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英语variant of 保姆[bao3 mu3]
※ 保母的拼音 由篇章国学提供查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