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国学 > 诗人大全 > 董其昌 > 董其昌的诗词

董其昌的诗

本页收录了董其昌的诗词/代表作品,并按照时间排序。如果您也喜欢董其昌的诗词作品,欢迎品鉴,分享。

中州凤凰见为大中丞冯礼亭年丈赠

明代董其昌

温洛嵩高天地中,千秋再见凤游空。直缘干羽修虞典,可但循良溯汉风。

盟府论功铭熟釜,内廷锡宴赋彤弓。承明著作惭班掾,载笔犹能纪大冯。

长安冬至

明代董其昌

子月风光雪后看,新阳一缕动长安。禁钟乍应云门曲,宫树先驱黍谷寒。

台上书祥传太史,斋居问礼向祠官。纷纷双阙鸣珂下,未觉玄关闭独难。

赋得玉河冰泮

明代董其昌

寒澌忽散御沟东,百道清波太液通。望处月华连沼动,祈来雪瑞及春融。

渐听玉碎方流畔,不尽珠遗赤水中。先向龙池沾帝泽,愿歌鱼藻乐皇风。

万寿朝贺

明代董其昌

仙掌初开玉露清,瑞看尧荚向秋荣。香飘桂殿分旌影,乐散珠宫杂佩声。

琮帛迥陈王会盛,星辰切望泰阶平。亦知华祝年年事,别有丹箴效广成。

太庙荐麦

明代董其昌

閟宫朝启肃精禋,御苑来牟及荐新。九叶灵光开大历,双岐瑞颖献昌辰。

风回玉几馨先稷,露裛金茎洁似蘋。一自寝园祈报后,于皇清颂遍周民。

留别侯六真司农

明代董其昌

剑履瞻民部,星辰托友昆。家如移社曲,容许傍夷门。

易接铜龙武,难虚镜水恩。春风杨柳陌,意气罄离尊。

挽苏烈女二首 其二

明代董其昌

国恤传江汜,王风续汝坟。问名曾未字,殉节岂恒闻。

马革嗟何及,鸿毛死更芬。史书苏媛事,宁数锦回文。

至后同诸公访愚公慈惠兰若驾纳言延伯有作依韵和之

明代董其昌

神皋方丈室,初地盍簪盟。花雨翻空界,松涛杂梵声。

小参如筏语,晏坐閒关情。楼阁重延眺,千山积翠横。

挽苏烈女二首 其一

明代董其昌

战垒多新鬼,衡茅表大家。所生真不忝,之死更靡他。

青冢颜何厚,崩城事共嗟。贞魂化雌剑,直可净胡沙。

曲阿孙山人过访鸳湖旅舍

明代董其昌

数载掩荆扉,重来似鹤归。贫惊故吾甚,狂与世情违。

岁俭谁供秫,霜寒未授衣。当湖惜别处,烟雨夜霏霏。

就李九日同郭次甫登金明阁

明代董其昌

香阁瞰郊关,芳晨试共攀。不因寻白社,何以见南山。

夕梵林端出,秋钟雨外閒。青萸更黄菊,无酒亦开颜。

秋夜有集得还字

明代董其昌

逃虚城市里,踪迹远人间。结梦迷新路,题诗忆旧山。

星河低坐冷,秋色逐人还。好及清言夜,君今且闭关。

五日龙潭观水嬉

明代董其昌

归客炱恢侯,都人游冶场。繇来看竞渡,是处比浮湘。

水曲鱼龙戏,风前缯綵香。祗将反骚意,永日对壶觞。

紫茄五首 其五

明代董其昌

不敢怨无诗,秋当咏菊时。封关丸可弄,覆餗印何累。

槐国分阴近,僬侥假盖迟。谁知谦吉意,更好助观颐。

紫茄五首 其四

明代董其昌

卑栖性所便,尺五即为天。每带胭脂色,来登玳瑁筵。

江莼下豉美,蒟酱点庖鲜。能误青鞋客,忙趋过邵田。

紫茄五首 其三

明代董其昌

纂纂称天茁,离离见土毛。知非丰岁宝,聊佐野夫饕。

落处宁为瓠,投来颇类桃。米家图矮树,怪尔矗云高。

送贺使君

明代董其昌

祖道仍开卧辙馀,倾都惆怅意何如。太丘有子真惟肖,嵩岳生申果不虚。

眼见淳风还畏垒,心惭通德表岩居。野夫未有酬知日,一卷中牟传可书。

送周观察斗垣二首 其一

明代董其昌

东方千骑拥楼船,执法星随北斗悬。正尔犁庭勤庙算,须君解网及汤年。

鹊湖不减西湖胜,岳色遥看海色连。四履山川供啸咏,可能时寄穆如篇。

送杨学博弘聚北上

明代董其昌

结束征镳指帝京,眉山昆岫两峥嵘。东方尽奏三千牍,上国高悬十五城。

正尔劻勷勤策士,莫将表饵当谈兵。曲江旧侣知馀几,却喜君家有士衡。

送瞿稼轩黄门应召北上

明代董其昌

瞳矇日丽大明宫,妙选才贤应诏同。凫舄旧标循吏传,凤毛洵美谢家风。

昌辰瑞草尧阶上,首路梅花古驿中。献纳久怀天下计,封章一出掖垣空。

送朱敬韬水部

明代董其昌

高歌骊御向秋旻,直北天门詄荡分。帝为遗羹怜考叔,身当叱驭答明君。

积来风力鹏初起,再入云司雁后群。留取薜萝修竹径,容吾时注紫虚文。

送李素我侍御北上二首 其二

明代董其昌

徵书敦趣抗高旌,应为三年试一鸣。元礼故如松谡谡,干将耻作铁铮铮。

望中狄舍云飞岭,到日尧庭荚散英。何事临岐偏意气,补天端慰杞人情。

送张璇源郡侯入觐

明代董其昌

两都词赋两岐歌,神爵循良此更过。吾土风谣非旧日,几年江海不生波。

趋朝人地双龙贵,上计行装一鹤多。野老临岐无限意,酬知惟有颂中和。

送张符禺吏部

明代董其昌

天门新辟日曈昽,茂宰先承湛露浓。巳见玺书褒卓傅,更将玉尺倚林宗。

千秋良史看驯雉,九品何人鉴画龙。若向河梁听骊唱,鸣琴清响满花封。

送李素我侍御北上二首 其一

明代董其昌

迎秋骊御指神京,皇路将因揽辔清。东海泱泱循吏诵,西台凛凛直臣声。

殿中风采古前席,柱后霜棱见里行。共说鹓班有孤凤,九苞瑞羽一时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