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国学国学成语

追的成语有哪些

因篇幅关系,追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追根刨底追究底细。一般指追究事情的原由。浩然《艳阳天》第120章:“我看你不用追根刨底儿了,快去请医生吧。”
追悔不及悔恨过去的往事,却已经难以挽回了。《太平广记·齐推女》:“有顷,耳目鼻皆流血而卒,父母伤痛女冤横,追悔不及。”
追根究蒂见“追根究底”。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八回:“追根究蒂,知道是我们父女所为,便要想替他报仇。”
追风觅影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跋涉沧溟,才度蓬瀛,真乃是追风觅影。”
追远慎终犹言慎终追远。《陈书·南康愍王昙郎传》:“夫追远慎终,抑闻前诰。”
痛剿穷追剿:征剿。竭尽全力剿灭追杀清·王韬《瓮牖余谈·贼中悍酋记》:“鼓歼之,乃西窜慈野,痛剿穷追。”
紧追不舍使差距接近,势均力敌。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二章:“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紧追不舍。”
追悔何及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无法改变了。亦作“追悔不及”。《旧五代史·庄宗本纪八》:“将士经年离隔父母,不取敕旨归宁,上贻圣忧,追悔何及!”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慎守诀》:“世上之人,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焉;不早自防,追悔何及?”
追亡逐遁见“追亡逐北”。《管子·兵法》:“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飘风,击刺若雷电。”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追驷不及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已来不及追赶上飞奔的马车。比喻话说出去了无法再收回。无名氏《杂事秘辛》:“言脱于口,追驷不及,聊志于此。”
追风摄景见“追风蹑景”。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
逐日追风逐日:追逐太阳;追风:追赶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梁书·元帝纪》:“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追魂夺命夺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极大。《绿野仙踪》第四十三回:“我活了四十多岁,才只见了这样个伶俐俊俏、追魂夺命、爱杀人的一位小堂客。”又第七十九回:“再看香裙下面,偏又配着周周正正、瘦瘦小小、追魂夺命一对小金莲,正是洛神临凡,西施出世。”
蹑景追飞蹑:追踪。形容速度飞快。三国·魏·阮籍《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灭景追风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影”。《说郛》卷六四引唐·无名氏《灌畦暇语》:“今马之能走者,忌必随其余步哉?顾所以灭景追风者有不在,是故也。”
穷寇勿追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 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语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驷马难追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追欢买笑追求欢乐。多指狎妓饮酒之类。宋·柳永《传花枝》词:“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
纵兵追击纵:发,放。派出军队追击敌人。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追悔无及悔恨过去的往事,却已经难以挽回了。汉·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追魂摄魄迷信指摄取魂魄,致人死命。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活阎罗阮小七:地下阎罗,追魂摄魄。”
不追既往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清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捉影追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依据,随意而行。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穷寇莫追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孙子 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追踪问迹踪:脚印,踪迹。追寻踪迹。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陈秋碧<梧桐树>》:“阳台梦杳,苦追踪问迹,似无还有。”
谨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宋·苏轼《母蒲氏王氏秦国太天人外制》:“谨终追远,仁也;显亲扬名,孝也。”
追风蹑景形容速度极快。《抱朴子 内篇序》:“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
溯流追源犹溯流穷源。《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心摹手追用心揣摩,追随仿效。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3卷:“一路论诗,渠最心折于吾乡樊榭先生,心摹手追,几可抗手。”
驷马莫追见“驷马难追”。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
追踪觅影觅:寻找。顺着踪迹追寻。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惹得长安城中王孙公子,游侠少年,丢眉做眼,轻嘴薄舌的,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寻香哄吃,追踪觅影,调情绰趣,何尝真心看灯。”
追风捕影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伍子登科记·祭头巾》:“祭遇者拾芥拈芹,似我时追风捕影。”
驷马不追见“驷马难追”。《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魏书·刑罚志》:“何得非正刑书,施行四海。刑名一失,驷马不追。”
望尘追迹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
追魂夺魄见“追魂摄魄”。明·郭勋《英烈传》第五十二回:“文忠凛然端坐,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排列两行,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甚是畏惧。”
围追堵截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狗追耗子见“狗拿耗子”。周立波《暴风雨》第一部九:“你狗追耗子,管啥闲事?”
心慕手追慕:羡慕;追:追求。心头羡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晋书 王羲之传》:“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追欢取乐犹言寻欢作乐。《宣和逸事》前集:“何况徽宗是个风流快活的官家,目见帝都景致,怎不追欢取乐。”
穷追猛打对于溃败的敌人不断追击。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37章:“北军不敢穷追猛打,南军也不反攻,湖南战场就从此冷静下来了。”
追本求源本:树根。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追风蹑影见“追风蹑景”。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追根穷源同“追本溯源”。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三十七回:“原来家树、凤喜这头婚姻,追根穷源,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寿峰父女。”
追根查源同“追本溯源”。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
乘胜追击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逐风追电追赶迅风和闪电。宋·秦观《题腰袅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买笑追欢嫖娼狎妓,寻欢作乐。宋·吴自牧《梦梁录·酒肆》:“坝头西市坊双凤楼施厨开沽,下瓦子前新楼郑厨开沽,俱有妓女,以待风流才子买笑追欢耳。”
追云逐电极言迅疾。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三章十四:“毕竟是张力人精选的好马,果然是四足生风,追云逐电。”
寻根追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抚今追昔抚:按;摸;接触;今:当前;眼下;追:回想;昔:过去。接触到当前的情景;回想追念过去的情形。清 周亮工《题菊帖后》:“抚今追昔,泪且涔涔透纸背矣。”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师必阙,穷寇勿追。”
蹑影追风形容速度极快。《梁书 王僧孺传》:“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雄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追本穷源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由华商发售。”
追风逐电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北齐·刘昼《新论·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马也,虽未追风逐电,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