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缺字的成语共收录45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缺吃短穿 | 指衣食困乏。同“缺吃少穿”。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三:“赤贫户缺吃短穿,多分粮食和衣裳,还得分劈硬实的牲口。” |
书缺简脱 | 简:古代书写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
保残守缺 |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 《汉书 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
花残月缺 | 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斟,莫待他花残月缺。” |
金瓯无缺 | 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比喻国土完整。 | 明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黔游日记》:“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
少衣缺食 | 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
唾壶击缺 |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行亏名缺 | 行:行为,德行。德行亏损,名声低下。 | 明·高则诚《琵琶记·丞相发怒》:“自小攻读,从来知礼,忍使行亏名缺。” |
衣单食缺 | 衣裳单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 |
完好无缺 | 完:完整。完完整整,没有欠缺。 |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难道在你们看来,一切这些反革命的东西,都是完好无缺,十全十美,惟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破产’干净了的吗?” |
缺吃少穿 | 指衣食困乏。亦作“缺吃短穿”。 | |
缺食无衣 |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 明 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食无衣,到处寻觅,挽菜挑虀。” |
峣峣易缺 | 峣峣:高直的样子;缺:损坏。比喻刚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 |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
完整无缺 | 十分完整,没有残缺。 | 秦牧《土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中国整个版图,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一定要使它真正的完整无缺。” |
补残守缺 |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形容思想保守。 |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至于国家大事,则幽冥莫知其原,然犹补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 |
断珪缺璧 | 见“断圭碎璧”。 | 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
缺三短四 | 形容物品残缺不全。 | |
缺心眼儿 | 缺乏心计或机智,尤指智力发育不健全。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劲儿,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儿的事体来。” |
优差美缺 | 美差肥缺,好的职位。 | |
少吃缺穿 | 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因此一个人养活一个人,年年还是少吃缺穿。” |
唾壶敲缺 | 见“唾壶击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守缺抱残 | 亦作“守阙抱残”。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 |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
月缺花残 | 缺:少。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 | 唐 温庭筠《金荃集 和友人伤歌姬》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
月缺难圆 | 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7回:“你若不还我宝珠,我便放金蛟剪,那时月缺难圆。” |
书缺有间 |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
抱残守缺 |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 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
完美无缺 |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完美:完整;完善。 | 清 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
缺斤短两 |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 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来转转,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 |
斧破斨缺 |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缺一不可 | 少一样也不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
残缺不全 | 残缺: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残余短缺不完全。形容物体经过破坏;变得不完整了。 | 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
宁缺毋滥 | 宁:宁可;缺:缺少;毋:通“勿”;不要;滥:过多。宁可空缺一些;也决不降低要求。也作“宁缺勿滥”。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
月缺重圆 | 月亮缺损后重新圆满。比喻决裂的关系又得到挽救。 | |
破斧缺斨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
缺口镊子 | 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 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
短斤缺两 |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 |
少头缺尾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 |
宁缺勿滥 | 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宁可少些,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
东完西缺 | 谓短缺,不完备。 | |
不可缺少 | 必不可少的。 |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
缺心少肺 | 心:心眼。缺少智谋。 | |
缺月再圆 | 比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 明·无名氏《南牢记》第一折:“他既断弦再续,俺也缺月再圆。” |
缺衣少食 |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 明李贽《焚书 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
兔缺乌沉 | 犹兔走乌飞。 | 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