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国学国学成语

垢的成语有哪些

含有垢字的成语共收录49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索垢吹瘢犹言吹毛求疵。清 心青《二十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 拒约》:“指望双星圆七夕,谁知银汉阻良姻。狰狞关吏多威陷,索垢吹瘢不放行。”
吹毛索垢同“吹毛求疵”。清·顾炎武《记与孝感熊先生语》:“一入此局,即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
含垢弃瑕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污手垢面形容手脸都很肮脏。
含污忍垢忍受屈辱。《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含垢匿瑕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洗垢求瑕见“洗垢求瘢”。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以此知党人之意,未尝一日不在倾臣,洗垢求瑕,止得此事。”
含垢忍耻忍受耻辱。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吹垢索瘢犹言吹毛求疵。清·叶适琯《吹网录·亭林年谱有沿误处》:“石州此谱为二百年来仅有之作,余非敢咱们垢索瘢,正以其大体既醇,更愿为去微瑕以归粹美耳。”
饰垢掩疵粉饰掩盖污点和缺点。《魏书·萧宝夤传》:“无不苟相悦附,共为唇齿,饰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阶而已,无所顾惜。”
洗垢索瘢见“洗垢求瘢”。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尘垢粃糠灰尘和污垢,谷粃和米糠。喻卑微无用之物。《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尘垢秕糠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庄周《庄子 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吹毛洗垢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游道禀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疮疵人物。”
攻瑕索垢批评不足,寻找缺点。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痛湔宿垢犹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湔,洗。明 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朕方嘉与臣民会皇极之路,尔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
含瑕积垢比喻蒙受耻辱。明·唐顺之《与郭似庵巡按书》:“况仆含瑕积垢以此终世,惟应躬耕灌园,矢沟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补东隅之失,庶几不诒田夫野人讪笑。”
索垢寻疵索:搜寻。垢:污垢,脏东西。疵:毛病。形容故意找毛病、挑剔。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被咱家识破他行止,因此上索垢寻疵。”
含垢忍污同“含垢忍耻”。《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澡垢索疵犹言吹毛求疵。谓刻意寻人过错。《新唐书·崔元综传》:“每受制鞫狱,必澡垢索疵,不入死不止,人畏鄙之。”
纳污藏垢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涂,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刮垢磨痕涤除污垢,磨除伤痕。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唐·孙樵《与高锡望书》:“贵文则丧质,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
洗垢匿瑕洗涤玉的污垢时,遮盖其斑点。比喻对人有所包涵。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也比喻仔细琢磨。唐 韩愈《劝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涤垢洗瑕涤:清除;垢:污秽;瑕:瑕疵。指清除缺点过失,清除污泥浊水。唐·吴武陵《遗吴元济书》:“涤垢洗瑕,以倡四海。”
含垢包羞同“含垢忍耻”。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秽德垢行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蓬头垢面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乱首垢面犹蓬头垢面。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藏垢纳污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蓬首垢面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北齐书 任城王湝传》:“妃卢氏赐斛斯徵,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
栉垢爬痒去脏抓痒。喻清除邪恶。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匿瑕含垢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忍辱含垢忍、含:忍受。忍受耻辱。汉 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忍尤含垢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纳垢藏污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涤瑕荡垢见“涤瑕荡秽”。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
囚首垢面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含垢忍辱含:包容;垢:通“诟”;耻辱。指容忍耻辱。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含垢纳污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洗垢求瘢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垢面蓬头面目肮脏,头发零乱。明 孙仁孺《东郭记 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含垢藏疾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清 孙雨林《皖江血 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忍垢偷生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唐 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含垢藏瑕见“含垢匿瑕”。《世说新语·德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
纳污含垢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羸形垢面羸:瘦弱;形:身体;垢:肮脏。瘦弱的身体,肮脏的外表。形容穷苦不堪的样子。《南岳弥陀和尚碑》:“羸形垢面,躬负薪莸。”
忍耻含垢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