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传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
祖传秘方 |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 | 曲波《林海雪原》:“他说涂上既能防冻又能治疗,并说这是他祖传秘方。”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
以讹传讹 |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
薪烬火传 | 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
传爵袭紫 | 谓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 |
话不虚传 | 谓传言不假,与实际相符。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人说此人矜骄傲慢,果然话不虚传。” |
传为笑谈 | 笑谈:笑话;笑料。流传开去成为人们谈笑的资料。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嘉平公子》:“公子虽愧恨,犹不知所题,折帖示仆。闻者传为笑谈。” |
六艺经传 | 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
圣经贤传 | 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 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
不见经传 | 经传:指经典的著作。经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
传龟袭紫 |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 《后汉书 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侯紫绶金印龟纽。” |
治谱家传 | 谱:表册;治谱: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 | 《南齐书·傅琰传》:“琰父子并著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 |
传三过四 | 传闲话,说是非。 | 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
言归正传 | 归:回到;正传:本题或正题。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把话回到正题上来。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 |
讹以传讹 |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
投传而去 | 传:符信。指弃官而去。 | 《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
传风搧火 | 犹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 |
传圭袭组 | 谓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 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能世其德业为难。” |
口耳相传 |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
传杯弄盏 | 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两傍列坐,传杯弄盏,花簇锦攒。” |
一脉相传 |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 |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叙别》:“纯仁今日将麦舟赈济曼卿,这才是一脉相传,何愁皇天不佑。” |
循诵习传 | ①谓习惯于读死书、传旧闻。②谓诵习。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 |
眉眼传情 | 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
十口相传 | 许多人辗转相传。 | 茅盾《第二天》:“于是接连地来了许多十口相传的‘战报’,日本海军司令部已经被我方占领了。” |
恶事传千里 | 恶事:坏事,丑事。形容败坏名誉的事很容易传开来。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传经送宝 | 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 张洁《沉重的翅膀》:“咱们单位年年搞这一套,总结呀,评比呀,传经送宝呀,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玩艺儿?”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传闻不如亲见 | 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 《后汉书 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 |
法不传六耳 | 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话可法不传六耳。” |
传闻异辞 |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 《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
传檄而定 |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
传道受业 |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传闻失实 | 传闻:听别人所讲。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
青史传名 |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
传道穷经 | 传:传授;道:孔孟之道;穷:尽;经:儒家经典。传授道理,穷尽经典。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道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不当。” |
传宗接代 | 宗:宗族;家族;代:后代。传延宗族;接续后代。原指生了儿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指继承有人。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
寄雁传书 | 谓传递书信。 |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
缪种流传 | 缪:荒谬;种:种子。指荒谬的东西流传下去。 | 《宋史 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缪种流传。” |
一传十,十传百 | 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 宋 陶彀《清异录 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
薪尽火传 |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
口传心授 | 心授:不立文字;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通过口头讲述和心中悟解来传授。 | 明 解缙《春雨杂述 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
道路传闻 | 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 | 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
异闻传说 | 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6回:“诧异得那合学生员,街上的百姓,通国的乡绅,面面相觑,当做件异闻传说!” |
口口相传 | 不著文学,口头相传。 | 宋 洪迈《夷坚丙志 黄十翁》:“汝还世五年,传吾语于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 |
言传身教 |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 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
衣钵相传 |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 《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
二仙传道 |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
妙处不传 | 指精微奥妙的地方不是言语和笔墨所能表达的。 | 宋·黄庭坚《戏题小雀飞虫画扇》诗:“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
克传弓冶 | 犹克绍箕裘。 | 《旧唐书·赵道兴传》:“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 |
谬种流传 | 谬:错误、差错;引申为走了样的;不正确的;种:种子。比喻荒谬错误的东西(言论、学风流派等)一代代流传下去。 | 明 汤显祖《答门人邓君迁书》:“第时课穿杂,谬种流传,纵浚发于慧心,或取惊于拙目。” |
名不虚传 |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 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家传户颂 | 见“家传户诵”。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唐宋诸大家,何一不说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 |
私相传授 | 私:不公开。私下传授本领。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8回:“他恐邻国再把音韵学去,更难出人头地,因此禁止国人,毋许私相传授。” |
以心传心 | 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
邪书僻传 | 邪:淫邪不正;僻:不正。淫邪不正的书籍和传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原来宝玉自幼生来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 |
右传之八章 | 打了一顿巴掌。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4回:“左右照管贻安骄傲之脸,放肆之嘴,打了十个‘右传之八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