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谊字的成语共收录22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东道之谊 | 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真可算是大义灭亲。” |
舍生取谊 | 舍生:舍弃生命;取:求取。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亦道用兮。” |
清风高谊 | 风格高尚,友谊深厚。 | 《剪灯余话·两川都辖院志》:“以荐冥福,清风高谊,传播江湖间。” |
通财之谊 | 谊:交情。在钱财上互通有无、互相支援的交情。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你虽是个便家,况你我还有通财之谊;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许多银子?” |
高情厚谊 | 深厚的情谊。亦作“高情厚爱”、“高情厚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3回:“久闻潞州单二哥高情厚谊,恨不能相见,今日这桩事,却为人谋而不忠。” |
谊不敢辞 | 犹言义不容辞。 | 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
微言大谊 | 见“微言大义”。 | 清·魏源《<书古微>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
谊不容辞 |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明·杨荣《送陈司业诗序》:“予与光世处三十年矣,谊不容辞,故为序如此。” |
半子之谊 | 半子:女婿。半个儿子的情分。 | 《旧唐书·回纥传》:“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 |
隆情厚谊 | 隆:盛大;谊:交情。情谊深厚。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许多隆情厚谊,尚未少酬,至今犹自歉然。” |
深情厚谊 |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只因为:亿万亲人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流连忘返。” |
袍泽之谊 | 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年谊世好 | 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
情投谊合 | 同“情投意合”。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
尽地主之谊 | 地主:当地的主人;谊:通“义”。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
河梁之谊 |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 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
正其谊不谋其利 | 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
云天高谊 | 情谊深厚,高达云天。 | 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总戎,云天高谊,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谊切苔岑 | 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 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
气谊相投 | 见“气义相投”。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
辞严谊正 | 同“辞严义正”。 |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 |
地主之谊 | 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谊:情谊。 |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